10月19日上午,汉口三阳路丹枫白露酒店里,暖意融融。23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从各地赶来。他们曾是圣保罗幼儿园和天津路小学的学生。今天,他们要见三位老师——严彤云、董华贞、刘帮廉。老师们都已年过九旬。这场聚会,主题是“八秩同庆·友谊长存”。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跨越七十七年的情谊,在这一刻,静静流淌。
“妈妈老师!”视频那头,93岁的严彤云笑了。
她虽未能到场,却通过屏幕,一一叫出孩子们的小名。谁最爱荡秋千,谁最乖巧,谁是小娃娃头……她都记得。
1952年,19岁的严彤云刚从幼师毕业就来到圣保罗幼儿园。她和董华贞老师一起,照顾孩子们。教儿歌,剪指甲,带他们春游秋游。孩子们不愿放学回家。幼儿园,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董华贞老师今年94岁。她穿得整整齐齐,坐在会场中央。“高高”、“妹妹”——她轻声唤着学生的小名。她说:“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说到动情处,她眼含泪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她的祝福,一字一句,温暖如初。

音乐老师刘帮廉,93岁。她站在学生们面前,指挥大家唱起《卖报歌》。歌声响起,时光仿佛回到童年。刘老师讲述贝多芬的故事,播下艺术的种子。不少学生走上音乐之路,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她说:“音乐是童年的光。”孩子们,一直是她心中的骄傲。
学生代表戴世罕发言。她说,老师们年纪大了,同学们从新疆、重庆、上海、深圳,甚至美国专程赶来,只为见老师一面,重温往事。“给老师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她的话,简单,真诚。台下,有人抹眼泪,有人微笑点头。

这群“小朋友”,从1950年代相识至今。七十七年,他们从未走散。早年是线下聚会、谢师宴。后来,线上线下结合。他们有一个传统——“逢十共庆生日暨谢师”。从五十不惑,到六十花甲,再到七十古稀。每一次,都邀请老师参加。今年,他们八十将至。老师,也步入耄耋之年。
活动中,他们分享诗词,合唱老歌。回忆如潮水,涌上心头。一位学生说:“我们不是孤独的旅人。”老师,是永远的港湾。

联谊会尾声,大家合影留念。严老师还在视频里挥手。董老师轻轻擦去眼角的泪。刘老师的《卖报歌》,还在耳边回响。
学生写下这样的句子:“无与伦比发小谊,旷世绝伦师生情;岁月不改肝胆照,红尘难移桃李芳。”
七十七年,师生未散。
八秩同庆,友谊长存。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聚会。
这是一次心灵的回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