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江岸|以生态之优激活创新之“源”

今年上半年,江岸区新增市场主体1.86万户,67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0余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自我突破,企业从“想创新”迈向“敢创新”,离不开优良的创新生态。江岸区持续做优创新生态,凝聚支持创新的强大共识,形成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见微知著。岱家山科创城,江岸区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战场。在这里,科创企业根植于江岸创新沃土,轻装上阵、破浪扬帆。

“这笔11万元的贷款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目前,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第一批样品。”7月5日,在岱家山科创城,中安天成(湖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安天成”)负责人张少波正与技术团队一同忙碌。两个多月前的那段“过山车”般的经历,让他至今记忆深刻。

中安天成是一家专门从事废气治理和数字化管理的科创型小微企业。4月23日上午,张少波接到合作方电话,一个300多万元的项目确认启动。为促成这一单,中安天成跟踪了3个月,但张少波此时却犯了愁:“首批产品的研发生产需垫付资金,目前公司账面资金不足。”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天下午3时30分,园区企业服务专员沈晓婧联系了岱家山科技金融工作站负责人周顺喜。半小时后,周顺喜和张少波一起坐进了会议室,共同商议贷款方案。

在对企业主营业务、知识产权、营收等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周顺喜帮企业筛选出3家银行机构的融资解决方案。园区科技金融服务专员迅速跟进对接。

当天下午5时许,张少波接到了建设银行江岸支行科技金融业务员的电话,邀请他前往该行现场测算额度并办理贷款手续。第二天下午4时许,中安天成的银行账户里就收到11万元的贷款资金,

2021年5月,江岸区地方金融工作局以岱家山科创城为试点,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入驻园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周顺喜说,岱家山科创城科技金融工作站已为8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总金额达2.43亿元,助力一大批创新技术、创新产品走出“深闺”。

不久前,江岸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条”,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力度。

身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江岸,始终着力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的呵护。这让身处其中的科创企业在布满荆棘的创新之路上,得以放下后顾之忧,“轻装上阵”。

“有了方向就去探索,就算失败了我们也高兴,因为技术‘动’起来了。”对于失败,武汉艾科滤膜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艾科滤膜)董事长陈泉学有着独特的见解。

艾科滤膜总部位于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是一家研发生产膜产品、膜设备和水处理集成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家公司专设有一个温馨的暖色调分享房间,里面有鲜花、抱枕和糖果。公司研发总工程师丁愿辉说,每当遇到困难或失败,他们的研发团队就会围坐在毛茸茸的地毯上,相互诉说着各自的想法和心事。

丁愿辉回忆,为研发一款自动切头设备,公司曾花了半年多时间,失败了三十多次,却一度陷入僵局。就在研发团队几乎感到绝望时,企业技术负责人杨安钧邀请团队走进分享间。“创新本来就是不断试错和探索,不要害怕失败,只管大胆去尝试。”

为了缓解团队心理压力,公司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让大家在休闲娱乐中放松身心,并给研发团队一段缓冲期。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整,技术团队找到新的技术方向——从零部件的精密性方向进行突破。又过了3个多月,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自动切头设备终于研发成功,并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顺利在生产线上投用。

公司董事长助理罗萍说,艾科滤膜近5年的研发费用都占总营收的7%以上。“公司每名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外出考察学习20多次,虽然费用不菲,但这不仅能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也能大幅提升创新成功率。”

在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知识产权服务专员的辅导下,艾科滤膜已累计获得88项知识产权授权。近三年来,该公司每年都要新增15项专利技术,平均每个月都至少有一项专利问世。今年,该公司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