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
今年的三伏,40天超长待机......
正值盛夏酷暑
多地陆续开启“蒸烤”模式
养好三伏天,避病一整年
三伏天,恰恰也是养阳驱寒
改善体质的黄金时间
收下这份入伏小贴士
教你健康度过三伏天!
01什么是冬病夏治
何谓冬病:“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为何夏治: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正是调养阳气的最佳时机,人体的阳气借助自然界的阳气进行补充,此时“天人相应”,适合于体内寒气、湿气的外散,对于某些寒性、阳虚性疾病导致的症状有所缓解,借助于药物可以达到治疗疾病、拔除病根、强身保健的作用。
“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借助夏季自然界阳气充足,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达到“以热驱寒”“温阳补虚”的作用。
02三伏贴是什么
“三伏贴”,是一种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而生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顺应四时特性,在“三伏天”进行贴敷,以实现“内病外治”的目的,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有显著疗效。其结合中医药理论中的针灸、经络与药物配伍学说,通常以“膏药”的形式选用白芥子、细辛等具有辛散温通的天然中草药制作成药膏,贴敷在经络上的特定穴位,通过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03三伏贴适合的人群
“三伏贴”治疗的范围非常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等,对没有疾病但处于亚健康的人群也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1.呼吸系统疾病: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体虚容易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3.循环系统:头痛、眩晕、不寐等。
4.妇产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产后头痛、产后风寒等。
5.风寒湿(风湿热)邪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6.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
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过“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预防,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注:哪些人不适合贴三伏贴
● 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溃疡、感染者;
● 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 瘢痕体质者;
● 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2岁以下婴幼儿;
●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的患者;
● 医师认为不适宜贴敷的其他疾病。
贴敷期间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贴敷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
3.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洗浴时,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4.外用品忌入口,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肺结核、肺癌咳血者禁用。急性咽喉炎、发烧、痰黄等急、热症患者也不宜用此疗法。
5.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少数病人皮肤贴敷部位出现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个别病人贴敷部位出现起泡、起疹、化脓,禁止抓挠,可局部涂擦红霉素、烧伤软膏,严重者应到门诊就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