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江岸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城区,革命历史悠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在江岸发生,一大批历史人物在江岸留下印迹。1927年,中共中央多个机关迁驻江岸,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省总工会亦设在江岸。1937年,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新四军军部等在江岸相继建立;江岸地区两度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工作的重地,许多重大决定在这里作出,许多重要文献在这里诞生。本次展览选取在江岸区学习、生活、战斗过的100名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先烈、优秀中国共产党员和国际友人,进行宣传展示。他们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精神,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也为武汉和江岸的历史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地方党的各级组织负责人
51徐宝珊
徐宝珊(1903—1935),湖北汉川人。1923年春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罢工、罢课等斗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徐宝珊由广东辗转回到武汉,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初,调任湖北省委巡视员,被派到孝感领导开展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并开始组织游击队,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1月,遵照中央指示,率领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1935年5月9日,由于长期转战,过度操劳,积劳成疾,徐宝珊病情突然恶化,不幸病逝于陕南龙驹寨(今丹凤县城),年仅32岁。
52李之龙
李之龙(1897-1928),字在田,号赤显,湖北仙桃人。1916年秋,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21年,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董必武、陈潭秋,回武汉参加革命活动,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教武汉中学。
1923年2月,因参加二七大罢工遭湖北政府通缉。1924年初,任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军校政治部工作。1926年,因中山舰事件被撤销海军局局长职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曾在报纸发文揭露中山舰事件真相,公开痛斥蒋介石。1928年2月6日,在广州被捕,2月8日在黄花岗被杀害。
53郑超麟
郑超麟(1901—1998),福建漳平人,化名马道甫,笔名超麟、林伊文、林超真、曹真、绮纹等。1924年春,郑超麟在莫斯科由李大钊主持他的入党仪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7月回国,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党报,草拟共产党内部教育与党外宣传的文件,翻译布哈林著的《共产主义ABC》。先后参加“五卅运动”,第二、第三次的上海工人起义。1927年4月,蒋介石实行反革命的流血政变,中共中央迁到武汉,他参加了中共五大会议。会后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七会议。会后随新中央秘密回到上海,担任新党报《布尔什维克》的主编。
54柳直荀
柳直荀(1898—1932),男,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中兰村人。1912年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后考入雅礼大学预科。期间,结识了进步人士杨昌济,以及毛泽东、何叔衡、张昆弟等人,在毛泽东等人影响下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2月,经何叔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任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被派往上海、天津等地从事秘密斗争。1928年9月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1930年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4月,受命到洪湖革命根据地工作,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1932年遇难牺牲,时年34岁。
55彭公达
彭公达(1903—1928),湖南省湘潭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彭公达参加在湘潭召开的军事会议,会后奔走于湘潭农村,组织工农义勇军,准备攻打长沙。农民围攻长沙失败后,辗转到达武汉。毛泽东、蔡和森对他在马日事变后的活动非常赞赏。6月24日,中央常委讨论蔡和森起草的湖南问题议案时,决定要他参加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湖南省委,任农民部长。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他代表湖南省委出席并作了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了陈独秀右倾错误,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56陶铸
陶铸(1908—1969),原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省祁阳人。1922年到武汉白沙洲八铺街陶瑞卿木号当学徒。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陶铸受党组织派遣再进武汉任湖北省工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2月,他在汉口负责筹办应城汤池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筹备招生,拟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挑选教员。1949年武汉解放后,陶铸任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全面的接管工作,领导全市人民群众改造旧城市,建设新武汉。
57许保民
许保民(1878—1941),武汉江夏人。出身贫寒,1917年搬到武昌保安门居住,以拾荒为生。阅读各种传播新思想的书刊报纸,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伐军围攻武昌,充当北伐军向导。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被抓捕入狱。经党的营救,1929年出狱。
1929年10月,许保民任武汉特别市委的交通员,利用租住在汉口花楼街的住所藏匿党的文件和传单。1931年,离开武汉进入鄂豫皖苏区工作,两年后重回武汉从事地下斗争。抗日战争期间,被党调动至鄂豫皖边区进行抗日活动。1941年因病去世。
58张笃和
张笃和(1895—1971),女,字楚英,湖北安陆人。1911年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学习。1913年与耿丹结为伉俪。1920年底回武汉,创办了以教授女工学习专门技能的孔德学校。1926年5月,汉口妇女协会成立(会址在汉口友益街,今江岸区友益街),张笃和是协会的重要骨干。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妇协组织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27年2月,汉口妇女协会会员增至800人,其中女工占500人,由谭芝仙、何葆珍、张笃和等分任执委,负责各部工作。张笃和主持总务部工作,全身心地为妇女的平等权利和翻身解放奔走呼号。
59赵君陶
赵君陶(1905—1985),女,土家族,四川酉阳人。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大学肄业后,在中共中央妇委工作。1926年10月来到武汉,任湖北省妇协宣传部主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委员、中共中央妇委秘书,主编《湖北妇女》《革命妇女》周刊。1927年3月当选为湖北省妇协宣传部长。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经南昌转赴上海担任中央妇委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化学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北京化工学院副院长,1985年病逝。
60杨学诚
杨学诚(1915—1944),亦名奇山。湖北黄陂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9月,从南京到武汉,在汉组织平津流亡同学会(后改称华北流亡同学会)开办补习学校;组织湖北乡村巡回宣传团,下乡宣传抗日。1937年12月至1938年7月,历任中共湖北省临时委员会委员兼青运部长、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青运部长、中共中央长江局青委委员等职,发动广大青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7月离汉,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因病在湖北大悟去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