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建成支点——委办局长访谈丨对话江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开栏语

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江岸区坚决贯彻省委关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部署要求,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大江金岸”推出“牢记嘱托、建成支点——委办局长访谈”专栏,对话一线“指挥官”,展现全区各职能部门在推进支点建设中的具体思路、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本期“牢记嘱托、建成支点——委办局长访谈”专栏,对话江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樊莉,探寻产业园区如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支点建设注入新动能。

江岸经济开发区以“四首经济”为突破口、以“数字传感”为新赛道、以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展现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

武汉市正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建成支点”七大战略,全面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江岸经济开发区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支点建设是要让产业根基更实、发展动能更足。”在“汉口之心、美好江岸”战略蓝图引领下,江岸经济开发区以“一谷一园”新空间发展结构为蓝底,以江岸区创新发展“彼岸计划”为引领,围绕“三产一园”主导产业,构建“四首经济+创新驱动”双驱模式,聚焦优势赛道精准发力。

新能源汽车“加速领跑”

从小米、问界、鸿蒙智行等多家“首”字品牌落户,到理想MEGA Home、小米YU7等多场新车“首展首秀”,再到“千车进千企”“园区+商圈”创新联动,开发区“四首经济”区域辐射带动力持续攀升。作为江岸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园区内已集聚汽车销售企业44家,其中纯新能源车企29家,传统车企15家(其中10家有新能源汽车业务),老牌“传统汽车销售集散地”摇身一变,成为武汉新能源汽车消费模式创新与推广的示范窗口。

数字传感“创新突围”

深挖智能传感器发展潜力优势,启动岱家山数智传感产业园建设,制定《江岸区数字传感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科产融创图谱、构建智能传感器研发开源平台,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智传感产业园。目前园区集聚42家数字传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85.71%,高新技术企业占比52.38%,专精特新企业8家。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开发区如何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支点建设的广度,取决于开放共赢的格局。”江岸经济开发区以多维度“管委会+”模式,构建全域协同的开放生态:

创新“管委会+公司”模式

成立武汉江岸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园区运营、产业培育、“双招双引”、专业化服务,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高效管理运营体制。

发挥“管委会+街道”合力

创新实践属地街道相关副职兼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工作机制,建立网格化服务体系,多方合力推动“首店”落户、开业,促进低效闲置空间转化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载体。

增强“管委会+园区”效能

加大专业化科技园区建设力度,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阶梯式链条式企业成长培育体系。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湖北省2023-2024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级,位列全省第二。

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生态支撑。开发区在服务企业和科创资源链接上有哪些亮点?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以“三个联动”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

校企联动“浇灌沃土”

以江岸区创新发展“彼岸计划”为引领,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高校共建共享实验室,引进高校教授创办企业落地。

部门联动“服务升级”

创新“开发区+部门+街道”服务机制,多部门协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区”,联合万象城创建首个“新能源汽车友好商圈”,异业合作实现产业与消费双赢。

政企联动“破壁赋能”

指导区级平台公司联合岱家山科创城成立岱家山智谷科产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数智传感产业园,打造数字传感产业“新地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