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建成支点——委办局长访谈丨对话区发展和改革局

开栏语

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江岸区坚决贯彻省委关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部署要求,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即日起,“大江金岸”推出“牢记嘱托、建成支点——委办局长访谈”专栏,对话一线“指挥官”,展现全区各职能部门在推进支点建设中的具体思路、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首期我们专访江岸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振羽,听他讲述如何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纽带、以民生为根本,在“建成支点”中扛起发展改革使命,展现江岸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实干路径。

江岸区将如何实现经济能级的持续跃升?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布局和民生福祉提升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和创新举措?

经济总量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这是江岸区交出的“硬核答卷”。江岸区发展和改革局用数据勾勒出区域发展的昂扬曲线。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省建成支点“七大战略”,对标全市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聚力全区打造“三区两中心”目标,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

项目为王

泰康金融中心项目全力冲刺主体建设,三峡集团科创基地加速落地,22个市级重大项目投资超时序进度4.7个百分点……“我们以全链条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达效,让塔吊林立成为发展信心的标志”。

民生为基

湖北省盲人按摩医院、武汉市托育综合服务大楼、丹西片规划小学和中学等工程接连启动,3亿元超长期国债资金注入民生领域。“支点建设的温度,体现在‘一老一小’的笑脸上”。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江岸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激活金融商贸、生态经济与科创服务的产业动能?

“传统优势产业是‘压舱石’,新兴产业则是‘风向标’”。以“链长制”为脉络,详解江岸产业转型的“破立之道”。

金融商贸“商脉焕新”

从吉庆街“国字号”文旅名片到山姆会员店盛大开业,从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到产业链金融深化布局,“百年商埠正焕发‘年轻态’”。

生态经济“大江新篇”

依托16家“三峡系”企业和生态经济产业产业链企业,做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打造生态经济总部集聚区。“清洁能源产业营收剑指600亿元,让绿水青山长出‘金饭碗’”。

科创服务“彼岸计划”

联合武创院打造科技赋能平台,湖北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85家市级科创平台串联成网。到2030年,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将突破450亿元。

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过程中,江岸区如何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从政务服务“高效办事”到产业生态“共赢发展”的全面升级?

“营商环境是支点建设的‘隐形翅膀’”。三组关键词诠释江岸的“软实力”。

“破壁”与“赋能”

全省首份《“优化金融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中小微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倡议书》护航小微企业,“一业一证”改革覆盖全域,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建立。 

“法治”与“开放”

设立全市首个金融纠纷治理工作站,6项改革入选全省试点,“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市场主体信心”。     

“本土”与“全球”

招引外资区域总部,建设“城市会客厅”,“让江岸成为国际要素交汇的‘强磁场’”。

支点建设,既是经济命题,更是治理哲学。江岸区将以“科学决策+问计于民”为笔,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接力赛中,书写“既要发展速度、更要民生温度”的答卷。 

从百亿增量到千亿蓝图,从链式突围到生态共赢,江岸区的支点建设故事,既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奋进姿态,也有“俯下身听民声”的务实底色。在这里,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人的轨迹,每一张蓝图之下都有城的温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