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长江之滨
碧波荡漾,生机盎然
江岸区11所中小学师生代表
齐聚长江畔
走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设计展馆”
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这也是“江岸之光”百场主题班会之一
本次活动旨在推动
“思政小课堂” 与 “社会大课堂”
深度融合
打造 “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
让守护母亲河的实践行动
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鲜活教材
活动中
江岸区多校师生代表
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
呈现了他们守护长江的智慧与担当
江岸区三眼桥小学的学生们以沙画模型再现黄孝河生态蜕变,展示水质检测多种形式成果,并宣读《给市长的一封信》,誓言守护河流。
江岸区堤角小学、江岸区谌家矶小学、武汉市实验小学三校联合展示了科技与童真结合的护水实践。江岸区堤角小学利用无人机巡江“捕捉”污染、府河水质测查、家庭节水调研和江岸垃圾清理。江岸区谌家矶小学在府河郊野公园探索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制作自然笔记和简易净水器。武汉市实验小学则通过长江徒步和江豚观测,用细腻的自然笔记记录生态之重与保护之愿,用画笔描绘长江之美,触动心灵。
江岸区黄陂路小学邀请武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水路大队执法人员带来专业实用的安全知识,现场教学乘船规范、落水自救(HELP姿势)、科学施救及救生衣穿戴,普及水上求救电话12395。
江岸区铭新街小学师生在江滩清理芦苇丛塑料瓶、礁石缝包装袋并分类垃圾,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为行动。
江岸区四唯路小学师生代表深情回顾了自2019年被聘为“民间小河长”以来的护水历程,从护水画展到成立“江城河小青”志愿队,串联水安全与国家安全的深刻关联。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谢明霞博士是江岸区教育局特聘的水利校外导师,她兴致勃勃参加了活动,并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知水、治水、智水》的精彩讲座。谢博士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魅力,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水利知识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水资源知识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随着讲座的深入,视频欣赏环节更是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光影交织的画面中,水的灵动与力量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奔腾不息的江河到波澜壮阔的海洋,从古代先贤巧妙的水利工程再到现代科技的治水奇迹,孩子们全神贯注,目光中满是好奇与惊叹,仿佛置身于水的奇幻世界。
互动交流环节时,谢博士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宛如智慧的火种,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小手如林,踊跃发言,他们或分享自己的见解,或提出天马行空的疑问,谢博士一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知识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这场讲座,不仅传递了丰富的水利地理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了用智慧守护家园、共筑国家水安全的炽热情怀与坚定信念。
为了让这份感悟更加深刻,活动随即进入了充满探究乐趣的实践环节。沈阳路小学利用AI技术进行《知水、爱水、治水》互动,探索科技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黄陂路小学进行保护长江水质的模拟互动答题。丹水池小学现场制作环保酵素和手工肥皂,展示其在河道治理中的潜在价值,号召源头减污。
一元路小学演示了净化水实验,直观展现一杯浊水变清的过程。堤角、谌家矶、实验小学联袂,通过《长江自然笔记》分享江畔观察心得,并现场演示利用自然资源制作简易净水器的方法及原理。江岸区新村小学分享学校开展“院士课堂“的收获,并展示了以“长江十年禁渔”为主题创作的自然科学画。
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主题班会课)正式拉开了江岸区小学生“同护长江水,共筑家国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暑假期间,全区小学生全面开展此类主题研学活动:
低年级聚焦“生态安全”,鼓励孩子们走进武汉市节水科技馆、武汉市科学技术馆等多个博物馆探秘水资源。
中年段聚焦“社会安全”,以“汉口江滩三级平台如何发挥防汛抗洪作用”为课题,通过绘图、建模等方式制作模型,理解并守护长江安澜线。
高年段聚焦“资源安全”,深入查找“长江流域概况”、“水资源保护重要性”等资料,完成一份守护长江水资源的实践研究报告。
相信系列主题活动,会让江岸学子更深刻感悟到“守护长江”与“国家安全”血脉相连,他们一定会带着对母亲河更深沉的爱与责任去精心栽培守护长江、共筑家安的种子,静待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