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总觉得书包不够大,好多东西装不进去,现在仔细一看,原来好多东西是不需要带的。”
“没想到小小书包的整理还有这么多学问啊!”
“小书包”撬动“大改革”,江岸“书包减重”出实招
观看更多转载,“小书包”撬动“大改革”,江岸“书包减重”出实招大江金岸已关注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武汉市育才同安小学的孩子们看了《脊柱保卫战》和《解码书包超重》微课后在一起兴奋地议论着。近日,江岸区教育局精心研发的《书包“奇妙”瘦身记》系列微课正式向全区小学生发布。
■ 武汉市育才同安小学学生在进行抽屉整理
微课分上、下两篇,上篇聚焦收纳、整理习惯的培养,下篇则重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提高学习效率。《书包“奇妙”瘦身记》微课有11节,共分为“书包探秘”“学具变身”“空间魔法”“三清宝典”四大版块。
■ 江岸区堤角小学老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材质的笔盒
“书包探秘”其内容包括“脊柱保卫战”
“解码书包超重”,帮助学生了解书包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学具变身”聚焦于学具的合理选择与整理。
“空间魔法”包括“神奇小书包”“小屉柜,大空间”和“清清爽爽我的‘家’”,指导学生巧妙利用有限空间,合理收纳。
“三清宝典”通过“清晨清——‘轻装上阵’”“放学清——‘各就各位’”和“睡前清——‘安心入睡’”,让学生一方面掌握针对不同时段的清理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养成每日定时清理的良好习惯。
微课发布的同时,区教育局还构建了“微课学习明方法+情境体验多实践+多样活动促养成+趣味评价激内驱”的闭环模式,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 江岸区长春街第二小学学生练习整理书包
围绕书包减重,江岸区各校积极行动。育才小学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互涉,五育融合”的教育优势,开发了“‘书包减重’项目式研究性学习”课程,全力激发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内驱力。
■ 武汉市育才小学项目式研究性学习报告
科学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书包材质、容量等因素入手,亲自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如何切实减轻书包重量,并制作研究报告。美术学科鼓励学生将自己减轻书包及有效整理的经验,以充满创意的漫画形式呈现出来,在全校进行交流展示。信息技术老师带领学生运用AI智能技术,为书包整理制定最优化方案,甚至还可以制作书包感应器,实时提醒整理书包。通过学科互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 武汉市育才同安小学孩子们书包上的《书包微笑卡》
每周武汉市育才同安小学都会有“书包体检日”,为孩子们颁发“书包微笑卡”,可爱的卡通图片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心里充满了满满的成就感。武汉市育才华岭小学、武汉市实验博雅小学的老师指导学生把整理书包的好方法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小儿歌传唱。
■ 江岸区铭新街小学学生用自制环保收纳袋分类整理书本
江岸区新村小学教学生将没有用完的作业本,进行剪裁制作活页草稿本,既减少了作业本的数量又变废为宝。江岸区铭新街小学采用“彩虹标签法”,让学生轻松完成抽屉和书包的整理,开辟“文具资源共享区”,减少学生文具的携带,还让学生自制分类收纳袋,“现在每天整理书包就像完成一个趣味任务。”二年级学生洋洋兴致勃勃地说。这种将劳动教育、美育等融于日常的实践,正是江岸区“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生动写照。
目前,经抽样检测,全区学生书包重量达标率由66.7%提升到83.3%(标准为书包重量不超过学生体重的10%)。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自主整理习惯,健康管理意识显著增强。
《书包“奇妙”瘦身记》微课的推出,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从观念、方法、操作等多个层面,充分体现了江岸教育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小小书包的背后蕴含着教育的大变革,怎样让每个孩子在求学路上步伐更轻盈、更从容,是每个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推动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希望通过‘书包减重’这个看似简单的举措,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