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长街看尽武汉江湖,你的吉庆街已上线!

▏ ▎ ▍

提到极具代表性的老武汉地标,你第一时间会想到哪里?

不论答案如何五花八门,其中一定有很多人提名江岸区吉庆街。

没错。

吉庆街,这个武汉人公认的宵夜文化发源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变迁,早已不仅只是汉味美食聚集地,更是供八方来客体验汉味风情,感受武汉民俗文化的历史老街。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岸区,走进吉庆街,品地道汉味美食,赏非遗文化,感受地地道道的“老汉口”民俗风情吧。

△点击视频 云赏吉庆街

01.

直到今天,人们说起武汉的美食,一定会提到吉庆街。

这条百余米长的老街在1930年获名,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声名鹊起。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民间艺人在这里吹拉弹唱,人们在吉庆街推杯换盏,当夏夜被浮动的食物香气与人间烟火气填满,这里也成为闻名全国的“汉味美食江湖”。

白天老字号,晚上大排档。

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汪玉霞的糕点、德华楼的包子……吉庆街是名副其实的武汉老字号美食聚集地,每一家都是地地道道,让无数老武汉人流连忘返的老字号。

老通城素来有“豆皮大王”之称,哪怕经历近百年时间检验,在许多武汉人心里,老通城的三鲜豆皮代表着武汉豆皮的最高水准。

鲜肉鲜蛋鲜虾拌入糯米之中,以酱油葱花香菇春笋调味,鲜香可口,外脆内柔,油而不腻,口口皆香。

现如今,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已成为重要的省级非遗项目,更是武汉一张对外的美食名片。

老通城一代代豆皮大师,会将这门手艺好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品尝到正宗的汉派美食,体味独具魅力的武汉风情。

02.

很多人都说,吉庆街是武汉最具烟火气息的地方。

在著名作家池莉笔下,吉庆街总是人声鼎沸,热闹熙攘,人们大口地享受美食,喝冰镇啤酒。民间艺人们个个身怀绝技,背着自己的乐器,穿梭在老街上随时准备为人们吹拉弹唱,

据说,最多的时候,在吉庆街这样的民间艺人一度高达三百余人,大部分都是能够“张口即来”民间艺术家。

孙小鼓是现如今在吉庆街上颇为知名的民间艺人,也是湖北大鼓的第七代传承人,吉庆街四大天王之一“拉兹”的女婿,在吉庆街献艺已近二十年。

吹拉弹唱,既是生活,也是艺术。

去年江岸区首届“吉庆之星”街头文化艺术节在这里热热闹闹大赛三个月,200多个街头表演团队参加,评选出吉庆之星、吉庆达人和吉庆荣耀之星。

△今年的“吉庆之星”大赛也即将亮相吉庆街,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虽然吉庆街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但不管时间如何变化,吉庆街如何发展,一代代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会一直在这里,为热夜助兴,也向来来往往的游人展现吉庆街最具特色的汉派文化。

03.

吉庆街由最初的一片水域慢慢发展成为今天闻名全国的民俗街,有的当然不止是汉派美食和民俗文化。

这里有地道的汉派民俗集市,集市上汇集汉派剪纸、糖画、钢丝编、蛋壳雕刻等民间工艺,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各级非遗传承人也都在这里交流。

在这条历史悠久的老街上,世代相传的古老手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由非遗传承人和民间巧匠的一双巧手发扬光大,形成一张张灿烂的武汉名片。

“江城八怪”之一的“面人高”高志和是武汉市面塑非遗传承人,钻研面塑技艺50余载。

不论是人物、飞禽、走兽,只要到了高志和手中,他捏出来的面塑皆姿态各异,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疫情期间,高老先生更创作了十多个抗疫题材的面塑作品,以“艺”战“疫”。他说,他想用自己的方式将那些英雄人物、英雄故事记录下来,向每一个抗疫英雄致敬。

像高老先生这样活跃在吉庆街上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他们用心创造,用爱传承,将那些“灿烂的遗产”发扬光大,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将“老朋友”介绍给更多新朋友。

随着武汉疫情不断好转,吉庆街日益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我们相信,这条代表武汉城市名片之一的老街,会在未来与武汉一同发展,在保留独特城市印记与汉味民俗的同时,向更多人展现武汉之美。

其实,除了吉庆街,江岸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打卡。

比如最美步行街黎黄陂路、时尚摩登的武汉天地、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的汉口江滩,还有解放公园、堤角公园,更多许多融汇中外建筑风格,经历时间洗礼的历史建筑,它们见证着历史,也与城市一同生长。

江岸区依水而建,得水而兴,新与旧、复古与摩登、传统与潮流……各种元素在这里贯通交融,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柯智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