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锚定生产性服务业 勇攀产业转型新高峰

“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武汉解放75周年,走进城市深处,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创造?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铿锵进行曲正雄壮奏响。

潮涌长江,迎风起舞。长江日报联合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全国相关智库机构和专家团队,特别推出《风标75》特刊江岸篇,展示江岸锚定生产性服务业,勇攀产业转型新高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专门指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延伸了更新质的生产要素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迁。

江岸区自觉将各项工作放在全局中谋划推进,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持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闯关”主攻方向,突出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做大做强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工程设计三大核心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生态环保、数字经济、科创服务业三大产业新支撑,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在武汉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3月,江岸区平安金融中心又迎来了一家日资制造业企业的落户。从意向考察到签约入驻仅用时一个月,原因在于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类企业已在此聚集,特别是有日本贸易振兴&三井物产、日联三菱银行、平安人寿、东亚银行、雷格斯商务中心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或重要核心机构早已入驻大楼。

作为武汉最早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城区之一,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特点的楼宇经济点燃江岸“新质”发展新引擎,一栋栋“金融楼”“商贸楼”“数字楼”竞相拔节生长。

平安金融中心是湖北首栋纳税超10亿元楼宇,楼内超半数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扎根江岸10年以上。

天悦外滩金融中心用时3年,就步入纳税超10亿元楼宇行列。湖北省规模最大的金融租赁机构光大金融租赁经济效益逐年逐步增长,国华人寿、广发证券等一批金融保险企业的总部和区域性总部机构纷纷入驻。

2021年,三峡总部回迁湖北落户江岸,纳税10亿元的三峡总部大楼在沿江大道亮相。以三峡集团及其子公司为中心的“环三峡生态环保产业集聚区”迅速成型。

截至目前,江岸区已有3栋纳税超10亿元楼宇、25栋纳税亿元楼宇。形成武汉天地国际商务集群、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集群、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文创集群、长江左岸创意设计集群、汉口滨江商务区国际总部集群等五大特色楼宇集群。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江岸成立了全市首个楼宇经济服务局,率先出台《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城市产业垂直生长,区域发展“天际线”不断向上拉升。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 秦尊文:

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向空中求发展、向空间要效益是破题的关键一笔。楼宇经济是江岸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的勃兴也能带动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在大力引进头部企业、总部企业的同时,要加快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岸区岳飞街1号,百年法式风情的老建筑换上“新装”,即将挂牌“惟楚荟”。这是江岸区与武创院联合建设的高端科技人才交流和科创产业赋能平台。近年来,江岸区与武创院深化合作,着力打造“一平台一基金一园区”,设立科创基金,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为主要产业投向,联合高校院所,逐步落地研发创新中心,集聚更多资源要素推进科技创新。

把最好的空间给创新创业创造,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老街区在保留历史风韵的同时实现产业跃迁,这样鲜活的案例遍布江岸。

2023年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黎黄陂路历史文化街区,汇聚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百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在黎黄陂路数字文化人才创新基地抱团发展。

位于大智路核心地带的原武汉市无线电厂,已变身国家双创集聚示范园区典范—大智无界·空中小镇。小镇入驻国内头部MCN机构星驿动、创意设计融合体意味飞行等企业60余家,文化创意和数字经济类企业占比达78%,是城市中心名副其实的“双创小镇”。

有着119年历史的平和打包厂旧址,如今承载超百家文创企业,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逐步形成多形态文化产业及数字创意产业、人才聚集新高地,成为江岸区“老房子+双创”的典型代表。

随着老街区创新基因不断被激活,2023年江岸区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数字经济企业总数增长20%。古今交错的建筑中,一条条创意“硅巷”正成为江岸的活力新引擎。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薇:

“新”,展现的是发展境界、开放气度;“老”,蕴含的是时光沉淀、岁月芳华。江岸区“玩转”老房子,让这些承载厚重记忆的凝固的艺术,与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思维相契合,与国际化大都市跳动的创新创业创造的激情隔空携手,碰撞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武汉是长江中游率先跨入“两万亿GDP俱乐部”的超大城市和经济重镇,当下,新工业革命时代已经来临,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定制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进步正在催生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超大城市的发展要用好市场思维,盘活城市宝贵的资产资源,尤其是地处传统中心城区的老地标、老建筑。武汉三镇隽永典雅的老房子们,传承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正在被城市的青春风暴、创新乐章唤醒,在生生不息的创新创业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近日,随着湖北文旅集团商业保理公司和湖北港口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相继落户江岸区,填补了细分领域金融保理业态的空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江岸区以银证保金融机构为重心,外资金融机构为特色,各类金融中介及配套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保险是江岸区的优势核心产业。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432家。其中,持牌类金融服务业法人及地区总部机构超110家。外资银行数量占全市近一半。江岸保险业总部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获批全省唯一“优良保险生态示范区”。去年江岸区金融保险产业产值超400亿元。

6.8公里长的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犹如武汉的“金腰带”。汇聚浙商大厦、武银大厦、华润置地大厦、香格里拉中心等多栋金融保险特色楼宇,百余家金融保险类企业云集于此。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挂牌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沿江大道同样“流金淌银”,渣打银行、国华人寿保险、广发证券等设立区域总部,武汉天地、沿江片区聚集了超60家金融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

优势产业分量持续加码。今年以来,安盛天平财险湖北分公司、东证期货武汉分公司等8家金融服务业地区总部机构相继落户。“泰康在线”、太平洋财险湖北分公司等在地企业持续探索“金融+科技创新”,广泛运用生物科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产品,金融保险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 秦尊文: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对促进全市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域性金融中心”也是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江岸区作为武汉的“首善之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众多金融保险企业集聚于此。江岸区未来可进一步扩大金融保险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创新业态,重点引入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区及国外的分支机构。

3月27日,第14家“三峡系”企业三峡建工集团华中分公司落户江岸区,是三峡建工区域功能性总部。截至目前,“三峡系”企业已在江岸“串珠成链”,涉及生态环保、数字经济、新能源光伏等各类新兴赛道。

时间回到三年前,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湖北,江岸区主动腾出办公大楼,两周时间完成机关搬迁。三峡集团成为武汉市和江岸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量级“合伙人”。

江岸区发挥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保产业链“链主”作用,对接产业链7大领域、118家成员单位,加强企业招引和项目合作。目前,江岸已集聚67家生态环保企业。三峡集团自主建设的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江岸挂牌。

坐落在江岸的长江设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长江流域100余个城市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研究及工程实践,5年来累计修复长江干流岸线超1000千米,治理湖泊7000平方千米。

“绿珠链”催生新产业。在江岸,以生态环保总部、碳金融、生态环保设计工程、环境咨询等业态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不断发挥磁吸效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了新的增长极。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依托“三峡系”“长江系”,江岸加快培育壮大以清洁能源、水生态为特色的生态环保产业集群,推动绿色产业与金融产业、创意设计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总部经济、总包经济、服务经济、双碳经济,助力建设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新高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薇:

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湖北武汉,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峡作为我国最大的水利水电综合工程,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峡集团回迁的总部效应,叠加“三峡系”企业集聚的链条效应、倍增效应,有助于江岸打造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态环保、新能源开发应用、大健康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促进了武汉市更好地发挥超大城市要素集聚、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开放门户等重要功能,发展高端化、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

“五一”假期期间,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建设现场仍机械轰鸣,一个个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发芽、拔节向上。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是江岸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总部型商务区,是城市未来的新地标。当前,二七长江大桥以南的土地供应全面完成,落地开发项目16个,总投资超1500亿元。一至五期将集聚超11栋200米以上超高层商务楼宇。

省级重大项目泰康金融中心主体结构施工进入41层,工程进度已完成70%,3栋塔楼以5天一层的速度生长。泰康保险集团已与万豪国际集团签约,将引进艾美酒店入驻泰康金融中心。

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直径达188米“超级基坑”宛若一个巨大的圆盘。项目大底板浇筑进度已过半,建成后将以475米的建设高度成为城市新地标,集企业总部、商务办公、高端商业服务、文化旅游及创意产业于一体,为国内最大体量的周大福金融中心。

保利集团签约全球高端服务公寓品牌雅诗阁,将引入旗下高端服务酒店。目前该楼栋已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装修,计划于2025年竣工。

金融继续绘就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底色,优质总部目光向此集聚,商贸物流、工程设计、数字经济、科创服务业、人工智能有了新的落脚点,未来产业领域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此加速布局。

这里将成为专业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新样本,成为世界看武汉的新窗口!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 秦尊文:

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为武汉未来城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积蓄了后劲。围绕武汉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需要,未来商务区不仅需要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做大产业集群,还应发挥“国际”属性,引入更多国际企业及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的企业,助力武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蝉联

“全国百强主城区”

“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

“全国创新百强区”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

完成1625.35亿元

纳税亿元楼宇达25栋

其中10亿元楼宇3栋

国务院表彰的

“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黎黄陂路历史文化街区获评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岱家山科创城是全国质量技术基础设施

“一站式”服务首创地

夜间施工智能审管模式入选

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典型经验案例

获评

“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区”

“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突出贡献单位”

获批

全省唯一“优良保险生态示范区”

优化营商环境考核

连续五年位居武汉市前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持续保持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