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对完善社区治理、夯实基层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022年以来,随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在江岸不断推进,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多方合力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活动在江岸蓬勃展开。
在这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生动实践中,江岸区不断探索“五共工作法”,全面推广“百步亭经验”,引导区内141个社区(村)共绘“同心圆”,成功创建40个“一社区一品牌一示范”,4个社区获评全省百佳社区居委会,相关经验入选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在江岸“共同缔造”示范社区,从居民的声声点赞中,感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独具江岸特色的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工作体系,奏响了基层社会治理全民参与的协奏曲,为全面建设“汉口之心、美好江岸”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百步亭社区龙庭小区
规划社区环境,这件事居民共同“干”
涉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在共同缔造中,江岸区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根据试点小区特点和群众需求谋划65个实事清单,推进“小区环境提升、公共设施提档、公共服务提质、基层治理提能、疫情防控提效”五大行动,既提供消防安全、雨污管网、垃圾分类等“免费菜”“基础餐”,又推出文化休闲、养老托幼、停车充电等“订制菜”“营养餐”,兼顾各类人群需求,人民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更高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斑驳的碎砖小路错落有致、手工的木质护栏高低不一、废弃轮胎改造的花盆趣味十足,这是百步亭社区龙庭小区内,一座由居民共商共建打造的绿色驿站。春风送暖,小径两旁花圃、盆景、树木相映成趣、争奇斗艳,漫步其中让人不自觉地忘却墙外闹市的喧嚣。
这个面积200平米的绿色驿站,源于市园林和林业局、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推出的“绿色驿站进社区”工作。2021年,“绿色驿站”工作组走进百步龙庭小区,挨家挨户开展问卷调查,小区居民雷女士提出了一个小建议:将家门口空地改造成花园。
居民的需求与“绿色驿站进社区”工作宗旨不谋而合。很快,一个由市区园林单位指导、居民共同商议改造方案、社区能人“揭榜”助力、居民捐赠花卉参与打造的“绿色驿站”方案初见雏形,成为共同缔造理念在龙庭小区的生动实践。
小区居民杨文勤既是“绿色驿站”的站长,也是首批受聘的“社区规划师”,他介绍道,“这个绿色驿站,既有市绿委办专家对志愿者进行授课指导,又有居民们‘圆桌会议’商议讨论,实现了画设计图、规划品种、扦插苗木等全过程共商共建共治。”如今,杨文勤还同小区十余名志愿者一起,定期排班到绿色驿站内除草、施肥、剪枝,向居民们宣传绿植养护、土壤分类、堆肥方法,传递绿色共享理念。
闲暇时植绿,休闲时赏绿,喜爱花草的社区居民们乐开了花。今年初,龙庭小区的居民们商量着扩建绿色驿站,各个楼栋成立小分队,要在房前屋后打造出更多的绿色小站。
百步亭社区龙华庭党总支书记李娜表示,下一步将在苑区收集更多群众需求,发掘更多的社区规划师,引导居民群众唱“主角”、站“C位”,实现社区治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凝聚力量带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
引进专业物业,这笔账居民共同“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共同缔造中,江岸区完善协商机制,在居民协商自治实践中探索运用五民工作法、六步议事法,让居民议事有章可循,充分听取群众意愿,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
“现在小区里停车规范了,小区公共设施维护也更好了。”在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42号小区,72岁的居民熊双林感慨,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小区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42号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省供销社的单位宿舍,曾经由单位自行组建自管物业。老旧小区自管物业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较低,与群众期盼还有距离。为解决这道难题,通过党建引领,发动居民参与共管共治,引入专业物业公司管理,小区不仅告别了以往没有专业物业的状态,同时居住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引得居民连连点赞。
但在最初,42号小区的居民对引进专业物业公司,意见并不一致。
“小区这么多年没有专业物业一样过来了,为什么要变?”“专业物业公司到底能不能起作用?”“物业公司来了就要收钱,物业费交多了,划不来!”……面对老小区出现的新现象,居民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江汉北路社区党委书记施敏介绍,通过多次线上、线下讨论,小区居民畅所欲言,理性讨论,找到了最大共同需求,最终认可了引入专业物业公司管理。
而关于物业费缴纳标准,从事法律工作的业委会主任庞贺汉建议,由居民自己测算物业管理成本,以此商定缴费标准。“让大家心里都有本明白账,自己小区自己的钱,让大家共同决策。”
随后,经过大家的推选,退休前从事财务工作的居民付亚林,成为主责会计师,与庞贺汉等业主代表一起,通过综合市场行情,核定物业公司人力成本及小区园林绿化、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成本,测算物业费收支明细。这笔账目,也向居民们进行公开告知,并得到认同。
如今,42号小区里,进驻一年多的物业公司运行顺利,居民十分满意。在小区路边的宣传栏上,也常常张贴着物业公司和居民一起维护小区环境的活动照片。居民们表示:“最直观的变化是,小区再也没有堵车了。用了十多年的电梯,也经常有人维护了。”
居民积极参与小区管理,真真切切带动了小区环境日渐变好。施敏表示,“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让居民主动参与,小区的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一定能实现共同缔造。”
劳动街道艺苑社区
打造文艺社区,这台戏居民共同“唱”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亦然。在共同缔造中,江岸区坚持美好环境“塑型”与幸福生活“筑魂”并重,以“微项目”“微改变”撬动“大治理”,发动居民开展深挖小区历史文脉、讲好小区故事等活动,形成“一小区一特色”,推动引导群众在参与小区事务中熟悉邻里、增进感情,在共同参与中涵养“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共同精神,增强居民群众归属感、认同感。
每逢节假日,劳动街道艺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热闹非凡,一群戏曲爱好者来到活动室内排练戏剧节目,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整个活动室宽敞明亮,尤其是一块穿衣镜铺满了整面墙,这种“文艺范儿”的活动室在其他小区并不常见。
艺苑社区坐落于解放大道和解放公园路交叉口以北,周边分布着武汉歌舞剧院、武汉楚剧院、武汉话剧院三大文艺院团,还拥有光绪年间风格独特的优秀历史建筑——西商赛马俱乐部旧址,以及剧院剧场、演艺大厅、文艺沙龙等一批文艺场所。何祚欢、赵瑞泰、鄢继烈、王丹萍等知名老艺术家,周娟、夏庆玲等优秀青年文艺人才长期居住院内。
居住环境的美好固然表现在它的建筑、规划和绿化上,但其内在的美,还在于居住于此的人们所展现出来的气质和涵养。艺苑社区党委书记吴敏介绍,“整个社区历史沉淀厚重,艺术氛围浓郁,戏剧爱好者众多。在共同缔造实践中,居住在社区的艺术家和青年文艺工作者们也加入了居民们的共商共议,大家一致认为在对社区整体软环境进行全面提档升级时,应突出‘文艺范’。”
如今,社区门头标识统一换上了古色古香的新设计,充分展示艺苑小区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社区联合小百花艺术学校打造了艺术文化墙,利用门口公共空间布置成艺术集市阵地;社区入口处宽敞明亮的“共享戏台”,大量运用中国文化元素,用艺术承载社区文化符号,成为一个文艺又亲民的社区公共空间……
充分发挥家门口公共空间的艺术功能,“艺苑社区‘艺’台好戏”公共活动精彩纷呈。在近期一场“艺”台好戏中,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杨烁在戏台上演唱,台下居民跟着哼唱,幸福感在歌声中洋溢,群众参与建设美好艺苑的热情更高、精气神更足。
台北街道桃源社区
消除危墙隐患,这条巷居民共同“护”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在共同缔造中,江岸区以共建共享理念全力开展老旧社区全周期治理,通过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升居民参与意识,让城市成为具备能量流动的有机体,走向更可持续的城市更新。2022年,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开工51个、续建完工62个。同时,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810套,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8223套,“改”出了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每天下楼来转一圈,给花浇浇水,我心里高兴!”台北街道桃源社区交通小区的居民丁毅锦,是社区志愿维护绿植的“护绿队”成员。
眼前这条长约两百米的小巷子叫“窄宽巷子”,入口狭窄,内里却“别有洞天”。丁毅锦谈到,“别看现在‘姹紫嫣红’的,半年前这里还是一处安全隐患!”
“窄宽巷子”位于桃源社区交通小区2栋和3栋的房前屋后。桃源社区党委书记胡郡艳介绍,自从去年拆除了墙体中的供暖管道后,这条路上的围墙就变成了“危墙”。沿路堆满了杂物不说,墙体还出现裂缝,成了一处安全隐患,居民们也十分忧心。
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开展以来,“危墙改造”就被提上了议程。由社区党委牵头,居民们多次在“小区议事厅”召开议事会,“我觉得危墙不必拆除,我们一起在墙体上彩绘,让危墙也成为一处风景。”“我希望社区能带领我们一起修理围墙,种点花草,让我们住在附近的居民也能开窗见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为“危墙改造”出谋划策。
去年10月底,经过前期充分讨论和实地走访后,小区党组织带领施工队、业委会、居民小组、物业公司、居民群众齐参与,开始改造危墙。短短一周时间,杂物清走了、围墙修葺了、道路也扩宽了。
施工完成时,居民安宏提议,大家一起为这条小巷取个名字。“交通小道”“桃花源”“窄宽巷子”……一天时间,业主群内就有不少居民参与取名。“这条小道,前窄后宽,就像咱们大家以后的生活,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舒坦,不如就叫‘窄宽巷子’!”最终安宏的建议在业主群中一致通过。
“我闲暇时就爱养养花,我可以从家里拿几盆花出来,放在路边,为‘窄宽巷子’添彩!”居民丁毅锦主动将自家的鲜花搬进“窄宽巷子”。居民们也积极响应,你出一盆花,我拿一株草,原来空荡荡的小巷,竟慢慢被打造成了一个小花园。
如今,社区居民们自发成立了一支“护绿队”每天轮流值守,精心养护巷子里的花草树木。社区墙体彩绘、增设路灯等方案也被陆续提上日程,老旧小区的蝶变,绽放出居民幸福新生活。
“依托‘小区议事厅’平台形成小事自办、大事联办、难事跟办机制,办实一件件民生实事。”胡郡艳表示,借共同缔造春风,桃源社区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百姓福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