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这周末去汉口老建筑打卡最火的双年展!

你去看武汉双年展了吗?

当我的朋友圈被这场超级大展刷屏,我坐不住了。

今天推荐的位于江岸中山大道的武汉美术馆(汉口馆)。

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在这座百年老房子里,有来自全球36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

如果把琴台馆的展品,比成年轻人爱听的电子舞曲,那汉口馆的展品则更像一曲民谣,平实精巧,耐人寻味。

馆内共7个展厅,分布两层(上下有电梯),动线已经规划好,你可以一口气不回头地参观,全程大约2小时,遛娃散步都很友好。

展览的板块按金、木、水、火、土划分,这是中国古人理解世界组成的方式。

对了,进馆第一件事:先在服务台附近自助取一份导览小册子。

让我们按着参观指示牌的方向,一起出发~

金,是汉口馆展览的第一板块,

共有6件(套)作品。

分布在一号展厅、广场花坛及文创商店。

这一板块的作品,风格相对前卫,

或许第一眼有点看不懂,

但了解背后巧思后,会更加赞叹艺术的魅力。

看展的时候,我忽然觉得,

艺术家其实是炼金术士般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里施展魔法。

••• 广场上的炫酷大花园

▪️《重回世界》艺术家/李琳琳

其实展览在你进入美术馆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在正门外的广场,你就会遇见这个“大家伙”,差不多两层楼高,配色亮闪闪,超吸睛。

牵牛花生出藤蔓,周围簇拥着白天鹅、大象、相拥的人。花朵正中央还有一颗红色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生灵输送能量。

这样梦幻的一幕,代表艺术家的一个小心愿:让人们重新回到零距离沟通接触的世界,大力拥抱身边的人。

这个未来感十足的大花园,和身后的老建筑混搭莫名和谐,记得跟它合影。

••• 神秘且治愈的“一”

▪️《一》影像动态机械装置艺术家/许艺博

《一》这件动态装置,会是你进入汉口馆展厅看到的第一件作品。

第一眼会觉得它像无数对浮动的翅膀,飞过波涛汹涌的海面,莫名想到小学课文,高尔基的《海燕》。

查了资料发现,被我认作翅膀的部分,其实原型是隶书中的“一”。复杂的机械装置,带动无数个“一”,在墙面形成阴影,在地面形成有节奏的律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传统的道家智慧,原来会被艺术家这样浪漫地表达,妙哇。

•••  赛博朋克风的山水画

▪️《观·山水》数字影像艺术家/彦风

看到作品的名牌之前,我以为这是赛博朋克版的万花筒——有点看不懂,但挺震撼。

其实它叫《观·山水》,是一个关于思维的作品。

艺术家将我们听到的声音,利用数字技术,转化成了这些图形,造出了一个更有意境、更需要动用想象力的山水世界。

看山是不是山?看水是不是水?欢迎你来现场亲自验证。

看到“木”这个字,你也许会想到

绿,树,森林,生长……

这一板块的作品,

有些是主题和森林、树木相关,

另一些则使用了大漆、木材等自然材料。

•••  “我的白马儿,你慢些跑啊”

▪️《节度使》绘画装置艺术家/徐累

如果你是文化访谈节目《圆桌派》的粉丝,应该在节目里见过这幅画的作者,中国著名水墨大师徐累——读库创始人老六有言,“徐累老师是我见过最随和的艺术家”。

《节度使》的尺幅近6米,画面分三段,分别描绘了马运动时的三种形态。

从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浮雕马,到高速摄像机下运动的马,再到中国古典绘画中的马,线条各具美感。

一边看着画,身边的女孩轻声哼起歌来,“我的白马儿,你慢些跑啊……”

•••  美术馆里的小森林

▪️《小路》装置艺术家/杨心广

在连接二号、三号展厅的走廊处,艺术家杨心广将7000棵模型树“种”在人们的脚边。观众不断地穿过这片小森林,便会踏出一条小路。

这是汉口馆最有趣的作品之一,也是一件需要参观者跟它互动的作品。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人的尺度远大于森林时,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自然呢?

当你踏上小路时,这句鲁迅金句,仿佛又有了新的一层含义。

•••  整个展厅的50张面孔

▪️《50个大利》漆装置艺术家/谭大利

“爸爸,这是什么?”

“认不得嘛?这是家里的砧板啊”

《50个大利》的装置悬挂半空,占满了一间展厅,可爱的父女对话也一同钻进我的耳朵。

这25个“砧板”正反共有50张面孔,是以大漆为原材料,根据作者本人的形象创作的,每张面孔都有细微的分别。

•••  法国艺术家的梦中花园

▪️《呼吸在夜晚》影像装置艺术家/阿娜伊斯 · 唐德(法国)

法国艺术家阿娜伊斯·唐德做过一个梦,她在一座完美的花园里,与各式各样的植物一同呼吸,享受静谧的夜。

于是她将镜头对准夜晚的植物,十余幅摄影作品分布在一段长廊通道两侧,观看时就像走入一条花园小径。

在长廊尽头的展柜上,你还会看到十几个玻璃瓶,里面有樱花、松针等各种植物。它们都是从由艺术家提供的法国本土植物,欢迎你也来一起做梦。

武汉是一座水边的城市,

水,滋养着我们的日常。

卡梅隆说,《阿凡达:水之道》

是自己写给海洋的情书。

在这一板块中,你也会看到艺术家们

写给鱼群、运河、长江的情书。

•••  64米运河的水墨长卷

▪️《炁》绘画装置艺术家/章燕紫

蜿蜒的水墨长卷,由一根根细丝悬挂在展厅上方,成为汉口馆打卡率最高的展品之一。

艺术家章燕紫出生于镇江,小时候步行五分钟就能到达大运河的闸口。

时光流逝,儿时熙攘的运河两岸,如今已萧条,甚至有些河道干涸消失,艺术家便把记忆中的运河画成了水墨长卷,走在画的下面,你也像走回了故乡的那条河边。

•••  走遍世界各地,只取一瓶水

▪️《取水:从这儿到那儿》装置,行为,影像 艺术家/任前

在四号展厅,你会看到这件壮观又神奇的作品:

墙上挂着20多个电视机,视频里艺术家在世界各地的水边,弯下腰取水。

电视机前方的展柜里,摆放着的就是那瓶水,以及当时的相片记录。

自1999年开始,艺术家任前走过长江、纳木错湖、伦敦泰晤士河、湄公河、香港维多利亚港……

他说,此系列作品设定以自己的一生来完成,直至生命的终止。

•••  山与海,动起来

▪️《踯躅冲》《江清月》《虞渊》彩色水墨动画艺术家/汤南南

在三号展厅,有一个黑色帘子隔开的空间,请大胆地走进去,你会发现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水世界。

疾风骤雨中的竹林,有畅游水面的仙人……三面墙上,都有大幅的动态投影。

分享一个出片机位:站在画面前方,投影打在你身上,就像浪花从你身上流过,很梦幻。

烛光在木屋中明灭,

陶土在烈火中蜕变。

温暖的,炽热的,

希望这些与火有关的展品,

也能带给你力量。

•••  堆满展厅的陶瓷小火山

▪️《火焰》装置艺术家/刘建华

这大概是汉口馆最有年味的展品,恍惚感觉室内的温度都变暖了。

4000多件陶瓷烧制的红色火苗,高度大约与人的小腿齐平,遍布整个展厅,像一座座小火山。

“这是我在生气”,有个小孩看着火山跺脚。

•••  烛光闪烁的小木屋

▪️《诸野:界》水墨装置艺术家/曾健勇

巨幅雾蓝色的水墨画,橙色盒子里的烛光忽明忽暗,微微闪动。二者结合在一起,自然气息十足。

画作前方,还铺设了一层碎石子,凑近一听,隐约还有水声、风声和鸟鸣声。

简直像童话书、绘本里的世界,柔和又温暖。

•••  奇奇怪怪的彩色培养皿

▪️《粒子的来世》装置艺术家/苏珊 · 安克 (美国)

水果、种子、橡皮筋、药片、化妆品、植物……有生命的自然物,和工业化的永生物体,居住在一个个由培养皿构成的城市里。

这是美国生物艺术家苏珊·安克带来的作品《粒子的来世》,每个玻璃窗内都有相同颜色的展品。

在接下来4个多月的展期中,作品里的苹果、辣椒等有机物会慢慢腐烂、变质。

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中写道,

中国人与脚下的土地密不可分。

在今天,很多的当代艺术家

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乡野,

追求艺术的实在感受。

这一板块的作品,

与我们的故乡有关,

也与一个个无名的村庄有关。

•••  为400位矿工塑像

▪️《黑色之辉煌:我的父老乡亲》装置雕塑艺术家/黄于纲

满地金黄的稻谷,密密麻麻站着许多石膏捏成的小泥人,与我同行的朋友说,乍看有种女娲造人的感觉。

其实这些雕塑的原型,是艺术家在矿工澡堂看到的一幕:结束工作后的矿工,身上流淌着黑水,他很受触动。

于是在2018年,艺术家在矿工澡堂待了4个多月,从夏天到初冬,用黑泥完成了几百件雕塑,取名“我的父老乡亲”。

•••  超大幅银盐相纸作画布

▪️《苏轼的一天》银盐胶片刻画艺术家/陈焰

准确说,这三幅作品是划、刻出来的。因为被当作画布的,是大幅的银盐胶片。

艺术家曾随杭州朋友们,实地寻访了苏轼与三位好友同游西湖的路径,完成了一场与古人的神游。

以刀作笔,在黑漆漆的胶片上刻画,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与苏轼的境遇,何其相似啊。

????

观展的最后一站,我坐在美术馆中庭的长椅上,看完了27分钟的《徐冰天书号》纪录影像。

1986年,艺术家徐冰创造了一部“毫无意义”的《天书》,闻名于世。

35年后,《天书》被涂装在一艘火箭上,成为全球首枚以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发射的火箭。徐冰在片中说,“我想为天书寻找外星的读者”。

点火,倒计时,火箭冲向太空,但最终发射失败。

可走出美术馆的时候,我的心里突然有一块地方,好亮。

武汉美术馆(汉口馆)

丨地址丨

江岸区 保华街2号

丨时间丨

9:00-17:00

*周一闭馆,16:00停止入场,节假日除外

丨电话丨

027-82602713

丨预约丨

①关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②点击菜单栏“双年展”—“观展预约”

丨展览时间丨

2022年12月28日-2023年5月31日

丨交通丨

乘坐轨道交通2/6号线

江汉路A口出站,步行8分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