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想必每个生活在江岸的人心中
都有一个答案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
盘点江岸一年来的民生改善
成绩不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2年,江岸区始终将民生当作“头等大事”,坚持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
▲ 后湖大道
宜居宜业助推幸福
增进人民福祉,改善人居环境是永恒的话题。老旧小区建设时间久远,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能力差等问题,群众改造愿望比较强烈。
群众期盼的、急需解决的,就是民生工作的发力点。
劳动街道艺苑社区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艺苑家事大家谈”议事功能,深入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改什么”遵循居民意愿,真正把老旧小区改造改在居民“心坎上”。
▲ 艺苑社区改造前
如今走入艺苑社区,整洁干净的院落、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宽敞明亮的“共享戏台”映入眼帘,房前屋后面貌焕然一新。
▲ 改造后的艺苑社区
而这仅仅是江岸众多老旧小区改造样板之一。2022年,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开工51个、续建完工62个。
同时,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810套,建成棚户区改造住房8223套,群众生活更舒心。
改善民生就是将更贴心、更暖心的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里——
2022年,江岸建成全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区级综治中心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功化解一批信访疑难案件。
开展平安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刑事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2.3%,群众安全感测评排名保持全市前列。
出台74条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以“四个最严”守护食品药品安全,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民生情怀温暖幸福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的时期,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呵护“一老一小”的重要性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来,您保持正常呼吸。”在台北街道桃源社区“椿萱里老人照护中心”诊疗室里,来自武汉市普仁医院的医生戴着听诊器为90岁的陈婆婆检查身体。每周,医生们都会来到这里,为社区养老中心的老人们服务。“在这里有专人照顾吃喝,有个头痛脑热的立即就有医生进行诊断,我与老姐妹们聊聊家常、打打拳,我们的晚年生活真是‘有滋有味’。”
▲ 社区养老中心生活的老人
在江岸,类似的社区老人照护中心比比皆是。通过积极整合各类养老资源,多角度多思路探索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等多元融合的“家门口”养老模式,不断满足辖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 百步亭爱心餐吧让老人在家门口吃出“幸福味道”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2022年,江岸新建成一批养老设施项目和普惠性托育机构,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社会保障滋养幸福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为健康“加码”。稳步推进健康江岸建设,投资14亿元建成的武汉市第八医院新院区于今年7月揭牌运营,极大改善了后湖片区30万居民看病就医需求。12月中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正式托管武汉市第八医院。
▲ 武汉市第八医院后湖院区
为教育“赋能”。新投用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4500个,“双减”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 武汉市长春街第三小学
为交通出行“助力”。交通路网持续完善,建设大道延长线等市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完成10条微循环道路改造、10项海绵城市建设。
▲ 地铁一号线穿城而过
▲ 地铁一号线从二七纪念馆前驶过
为文化事业发展“提速”。“江岸非遗技艺”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走向世界,吉庆街入选全省首批非遗特色街区,江岸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守牢民生底线,江岸把“民生清单”变成百姓的“幸福账单”——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5%。新增就业2.8万人,民生医疗保险延保扩面惠及2.2万名低收入群众。
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利民项目,托举着群众稳稳的幸福,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家门口就有散步赏景的好地方,我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了。”12月15日,升级改造后的汉广海棠公园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市民眼前。伴着冬日暖阳,老人们休闲小憩,孩子们玩耍嬉戏,感受“家门口”的惬意生活,“见缝插针”的绿色空间大大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感。
▲ 改造后的汉广海棠公园
在江岸,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发展的优势所在。
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市容环境品质整体提升。
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鲩子湖入选首批“武汉市美丽河湖”。精心打造湿地花城,新改建绿地和花田花海46公顷,新改建各类公园10个。
▲ 在公园里玩耍的孩子
2022年
在美丽的城市中享受美好生活
已经成为江岸人别样的自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