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的“天元之位”,坐北朝南看大江的江岸区,是武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所在地,被誉为“汉口之心”,现存市级以上文物建筑62处、优秀历史建筑146处,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大部分区域位于此地。
近年来,江岸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构筑“531”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汉口历史文化中心、武汉现代商贸中心、中部金融保险中心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该区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达1470亿元。
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时代考题”,指引着江岸努力的方向。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眼下正结合辖区特点,因地制宜地扎实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使命谋求新跨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江岸,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百年老城,正锚定“汉口之心、美好江岸”总体定位,奋力争当武汉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江岸力量。
已经集聚了计划总投资近1300亿元的15个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目前已实际发生投资650多亿元,自2015年核心区启动实施以来,落地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超1亿元。
梳理江岸区的经济发展脉络,一定绕不开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南起长江二桥、北接长江新区、西至解放大道、东临长江左岸区域,是江岸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总部型商务区,也是该区打造中部金融保险中心的主战场。
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计划分7期开发,目前1期至5期供地已完成,片区建设完成后,未来将引入多家世界性、全国性金融保险企业区域总部。眼下,总投资350多亿元的中信泰富滨江金融城、总投资约200亿元的武汉周大福金融中心、总投资约60亿元的泰康金融中心、总投资约30亿元的中诚信征信总部大厦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加速落地,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刷新武汉金融产业“天际线”。
金融产业的蓄势腾飞,是江岸区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的缩影。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江岸区的发展重点由工业转向现代服务业。近5年来,江岸区通过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现代服务业由“大”向“强”。
目前,江岸区正着力构建以金融保险、创意设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五大产业为主导,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为支撑的“531”产业体系。
在创意设计产业方面,江岸区以工程设计为核心,实现工业设计、测绘地理、时尚创意设计等领域多元发展;在商贸物流产业方面,打造全国新品名品首发地、时尚消费目的地、潮流品牌集聚地、线上消费结算地;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依托滨江优势、优秀历史建筑资源和商贸基础,精心开发“五色”旅游线路;在生态环保产业方面,抢抓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三峡集团回迁的战略机遇,加快引进上下游企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过去五年,江岸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80%以上,去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00亿元。而作为集聚现代服务业总部的高级经济形态,楼宇经济正为江岸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011年,平安金融中心落子江岸,国际甲A级写字楼概念首次被引入武汉。彼时,“亿元楼宇”的概念,对武汉人来说还很陌生。
如今,这栋楼成为全省首栋纳税超10亿元楼宇,入驻的金融企业占35%以上,合资或外资企业占比5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10余家。放眼整个江岸,纳税亿元楼宇已增至21栋,纳税超10亿元楼宇有2栋。
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十足,“含新量”也与日俱增。
2017年,江岸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后,探索出独具特色的“5333”双创模式(即探索5种双创模式,搭建3类服务平台,提供3种财政支持,培育引进3类双创主体)。其双创模式入选《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百佳案例》,2020年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成效明显的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去年,江岸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3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242亿元。
提起基层社会治理,人们很容易想到百步亭。
这个位于江岸区、拥有18万居民的大家庭,是全国首个区直管社区。这里既有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也有廉租房,人员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多年来,百步亭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努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近年来,百步亭社区获得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成为全国社区治理的一面旗帜。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的经验从这里走向全国。
作为百步亭经验的发源地,探索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始终是江岸区答好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一“时代考题”的重点所在。
江岸区夯实“区级党建大联盟—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吸纳700余家单位和企业加入区级党建大联盟、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动治理难题共商、民生实事共办。完善“街道吹哨 部门报到,社区吹哨 党员报到”机制,3.8万名下沉党员与小区“两长四员”结成“红色拍档”,构建起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武汉市首创网格员量化考核管理体系,实行“1名网格员+1名微格格+N个志愿者”的组团式服务,打造“人往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全科网格模式。
推动社区与集聚区融合治理、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融合治理、区域与区域融合治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街道社区治理,建立议事协调、社会参与、协同处置机制,打造区域联动、共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实现区域联建横到边。完善“三方联动”机制,探索推行“物业经理接待日”“5341快速反应机制”(5分钟到达现场、一般问题30分钟内解决、重大问题4小时内解决、特殊复杂问题1天内形成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
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让居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眼下,1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7支街道志愿服务分队、154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83个注册志愿服务团体分布在江岸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约25万,构建出横到边纵到底的志愿服务体系,“志愿者之区”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近年来,在百步亭社区这个老典型的带动下,江岸区涌现出一批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勇于探索、卓有成效的新典型。
劳动街道艺苑社区搭建“艺苑家事大家谈”平台,定期开展“大家访、大家谈、大认领、大比拼”活动,形成收集问题、协商方案、认领事项、跟踪问效的完整机制,每月定期召开议事会议,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激发。
在台北街道桃源社区,小区党总支、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小组长定期在“小区议事厅”碰头,集民智、议民事、解民忧,形成小事自办、大事联办、难事跟办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是老旧城区混合型社区。该社区探索出以组织联动、党员联训、活动联办、阵地联享、发展联促为特点的“五联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社区居民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向心力。
9月19日,江岸区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动员部署会暨专题辅导报告会。会上,来自武汉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方法和路径等作了专题交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正为江岸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这是百年前老汉口繁盛的生动写照。
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大部分区域位于江岸,这里曾是汉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娱乐中心。这里保存有武汉完好的民国时期历史建筑和里份居住建筑群,是武汉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片铭刻着大武汉历史记忆的区域,如今正插上文创产业的翅膀,蝶变成为汉口历史文化中心的重要载体。
拥有百年历史的平和打包厂旧址,逐渐成为文化艺术、时尚设计、科技创意、网红孵化等多形态的内容产业聚集地,成为武汉设计双年展、武汉设计日等活动的会场。“平和打包厂保护与再利用工程”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同样铭刻着百年风华的巴公房子,经过妥善修复改造后,蝶变为高端酒店巴公邸,与周边历史文物建筑结合,共同化身成历史文化展示、文创客厅街区。
一面是老街区、老里份的活化利用,一面是新型街区、国际化社区的拔地而起。
新天地社区位于武汉天地商业区,这里的居民中有不少外国友人。该社区充分利用辖区双语民警、下沉党员、楼宇企业、社区工作人员的高素质人才,建立起一支国际化多语种志愿者队伍。同时社区10家双语标识便利店、房屋租赁公司为辖区外籍人士提供日常生活、住房租赁等服务。邻里节、圆梦端午微心愿、非遗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出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的国际化社区氛围。
今年5月,武汉万象城开业,超四成的品牌为首次落户武汉。武汉万象城综合体项目,是华润在武汉投资的项目中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最大的项目之一,涵盖一座高端购物中心、一条特色商业街和两栋国际甲级写字楼。该项目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武汉商业版图中重要一极。
中和西的交融、“新”与“旧”的撞色,让江岸区的城市空间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江岸区也在竭尽所能,通过民生事业的长足发展,进一步提升着居民生活品质。
近五年来,江岸区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每年均保持在75%以上,累计新增就业13.7 万人,社会保险扩面新增21.56万人次,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居武汉市第一。中部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顺利推进,新增学位1.77万个。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效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49.3公里,居武汉市之首;新建道路137.3公里,路网结构更加优化。“一江两湖三河八渠”水质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较2016年提高15.6个百分点,新改建绿地400余万平方米。
当前,江岸区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岸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锚定“汉口之心、美好江岸”总体定位,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17年
GDP迈过千亿元大关
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获评全省唯一的省级优良保险生态示范区
2018年
上榜2018年中国百强区
2020年
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全国“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
入选全国主城区竞争力百强区
位列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
2021年
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上榜2021中国幸福百强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