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岸区百步亭社区,72岁的老党员陈立昌22年坚守社区,化解纠纷,居民们提起陈立昌,无不竖起大拇指。日前,陈立昌老人实践探索网上调解,高效化解居民矛盾纠纷,成为居民心中新晋社区“网红”。
创新实践 网上调解
陈立昌老人脸上总是洋溢着暖心的微笑,显得格外的亲切,温暖,大家都习惯叫他“老陈”。
网上调解的想法起源于一次调解,当时当事人一直在外地工作,调解工作一拖再拖,陈立昌老人虽然反复联系,但调解工作仍然进行了半年多。想要矛盾不升级,调解工作要及时。如何解决异地调解,如何让群众既能少跑腿又能提高效率,陈立昌思考再三,想到了借助网络。年近七旬的陈立昌对网络并不在行,每次遇到网络问题都会虚心的向周围的年轻人请教学习,他一边听,一边记,慢慢地学会了进行线上调解。
2022年元月,家住在百步亭现代城的一户居民陈某,因为楼栋共用下水管道堵塞,导致污水两次倒灌进家里,木地板和电线均被损坏,他找到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赔偿。物业公司派物业管理员江某前往家中查看,记录下受损情况,但江某随后被调到了外地工作,物业公司以当时情况不清楚为由,拒绝赔偿。陈某无奈之下找到了陈立昌,陈立昌考虑到江某是关键当事人,经过反复走访物业公司,终于找到江某的联系方式,再与江某多次联系后,通过线上云调解的方式,江某证明陈某所提交的证据材料属实,最终陈某获得了物业公司2.8万元的赔偿。调解结束时,陈某的一句“用新技术做好调解工作,您真是人老心不老,与时俱进。感谢您,让您费心了”,让陈立昌倍感温暖。

扎根社区 无怨无悔
2001年4月,陈立昌从青山船厂下岗后,竞选当上了百步亭社区第一届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百步亭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他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社区的热爱,走进了调解工作岗位,20多年来,他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1500余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群众满意率100%,做到了小事不出楼栋,矛盾不出社区,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敬重和爱戴,获得市金牌调解员、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在群众的眼中陈立昌是个热心快肠,对工作认真细致的人。陈立昌告诉记者,他是个“爱管闲事”的人,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外出办事,时刻牢记“群众纠纷无小事”,只要市民有需求,他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调解各种矛盾纠纷。

学以致用 化解矛盾
在陈立昌调解室,桌上厚厚一摞档案盒里,放满了他多年来记录的调解资料,内容涵盖了“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经济合同纠纷”等方方面面的案例。在他的手边还放着几本已经被他翻阅无数的《今日说法》案例分析记录本,上面清清楚楚的记录着每天节目播出的日期,各类案件分析等。在这22年调解工作中,他一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一边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从2001年9月开始,每天收看《今日说法》,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案例来对照身边的矛盾纠纷,从而形成调解思路。陈立昌告诉记者,社会在进步,法制更加健全,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了,想要精准的找到主要矛盾,快速及时的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做到公平公正的调解,就必须要不断地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扩充调解工作的“装备库”,才能在调解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把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调解工作高度无缝的融合起来,为政府分忧,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1年2月份,在百步亭某小区同一楼栋居住的楼上楼下的两家住户,发生了一起邻里纠纷。二楼住着两位70多岁的老人,每当刮风下雨,平台上就会积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两位老人就请人在平台上安装了一个雨阳棚,可是三楼的住户张某担心小偷会通过这个雨阳棚直接翻到他家里来,带来安全隐患,要求拆除。为此,两家就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张某以乱搭乱盖举报到了城管,城管对雨阳棚进行了强制拆除。两位老人不服气,提出三楼张某家的空调滴水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要求空调移机,张某认为是两位老人心中有气,故意找茬,不愿移机。两位老人就时不时的用棍子敲打空调,把空调的引水管拨到旁边去。张某觉得这是在损坏个人财产,为了找到证据,就对着两位老人居住的楼下装了摄像头,两位老人觉得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一纸诉状告到了江岸区人民法院。如果法院强制执行,势必会让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刚好前段时间,在《今日说法》里陈立昌看到上海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例,从中学习了《民法典》里的侵权责任法。陈立昌就利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法律知识,三天两头的分别上门,从双方当事人利益出发,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鲜活的案例向他们讲解法律法规和利害关系,还主动出钱帮两位老人找民工,铺瓷砖,做防水,解决两位老人家里的潮湿问题。持续了近一年的矛盾纠纷在陈立昌的细心调解下,两家人和好如初,相约送来了一面感恩的锦旗,上面写道“为民服务暖人心,排忧解难似亲人”。在调解纠纷上,陈立昌总会比别人多一倍的耐心细心,抽丝剥茧,用细心的工作,展现调解的魅力,让双方握手言和。

家风传承 奉献社会
当记者问陈立昌老人,这么多年来,做调解工作不拿一分报酬,也没时间陪前后做过6次心脏支架的家人,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下来?他笑着说,这跟父亲从小对我的教育有关。陈立昌的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从来不与人争,不与人计较,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
陈立昌回忆道,父亲做的这几件小事给我印象蛮深。小时候,他家住三楼,每周扫地,他的父亲都会从三楼扫到一楼,每到夏天,他的父亲都会主动的去清理干净楼下的草坪,以免生蚊子,影响大家的生活。
陈立昌说,这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对他长大后做事、处世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让他念念不忘。身为人民调解员,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赋予了责任,他就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让需要的人能够第一时间找到他。
陈立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调解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让辖区群众少了一些琐事纷争,多了一些欢笑和幸福;少了一些吵闹声和隔阂冷漠,多了一些邻里和睦和家庭圆满。新年的时候,他还四处去给被调解的当事人拜年,用情感拉进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他始终坚信,只要你用心去对人,用情去感人,用理去服人,多一点耐心,没有调解不好的矛盾纠纷。

如今72岁高龄的陈立昌老人,仍然还坚持在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线,为人民群众发光发热。他左手从口袋里掏出一瓶救心丸,右手从口袋里掏出一瓶硝酸甘油,对记者说,我的口袋里长期备着这两种药,预防自己,同时也是预防被调解当事人的突发情况。常年不顾白天黑夜的长期工作劳累和没有规律的饮食也给陈立昌带来了一些病痛。过年的时候因为胃病还去了几天医院,但这都难不倒他,他希望在百步亭社区把调解工作一直持续做下去,伴他走完这一生。
采访结束时,陈立昌老人还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把他多年来,从一线调解矛盾纠纷的成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四心、四情、三部曲”工作法,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让大家都参与、热爱这份工作,在百步亭社区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做好调解工作。
(江岸区融媒体中心:柯智涛 叶恺 戢遇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