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通江达海,日进日新,正大力推进中部崛起上档提速,城市功能定位升级,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武汉的城市管理更精细、城市面貌更美好,英雄之城动能澎湃,魅力值拉满。
当前,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进入到城市更新的新阶段。武汉落实“一主引领”提升城市能级与品质,推进精致武汉建设,借助城市更新赛道,突出“留改拆建控”并举,保护修缮历史建筑,促进老城新生,盘活老城区的存量土地,更进一步焕发大江大湖大城的绝美风姿。
留住城市记忆、彰显时代精神、照见未来前路,这是老城新生之于城市发展最实际的意义。在武汉的百年“模范区”,这一美好实践正在落地呈现。
当前的城市有机更新,已从粗放的“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式”的精细化微更新,不仅在于城市建筑与空间的改善,还应为城市增添更多宜居属性、文化活力、艺术底蕴,实现区域价值和城市形象的同步提升。
百年汉口主城,近年来开启了城市更新领域的“加速跑”。尤其是拥有武汉长江左岸百年沿江成熟片的江岸区,在“主城做优”上,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
● 汉口历史风貌区街头风光。图源:长江日报
汉口历史风貌区位于汉口老城核心区域,北达京汉大道,南抵沿江大道,西起友谊南路,东至黄浦大街,总面积约6.02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以及独特的老汉口生活气息和优质的滨江生态资源。
它与长江创意设计城、武汉天地商圈一脉相连,既有百年历史文化的厚重,又有现代武汉的繁华与精致。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生态景观,这里将是展现武汉城市魅力,塑造滨水特色标志区的重要样板区。
● 位于汉口历史风貌区内的贺衡夫怡庐主楼原地完成平移。
目前,江岸区已启动汉口历史风貌区改造提升、老旧社区全周期治理、公共空间提质、基础设施优化等行动,按照市级项目投资安排,涉及江岸区内项目共计36项,已开工20项。正在推进武汉民众乐园改造提升项目,拟计划打造集传统剧目与沉浸式戏剧、脱口秀等创新演艺形式于一体的“东方戏剧谷”。
可以看出,汉口的城市更新已超脱出普通的城市旧改范畴,江岸区正努力探索城市更新的实施模式与新技术新方法,打造城市更新的样板之地。
● “两轴引领、六区联动、亮点示范”总体空间结构示意图。图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眼于生态复修、老城复兴、文脉复归,汉口历史风貌区江岸片被划分为“青岛路产居品质区、八七历史博览区、三阳设计互联区、六合民生示范区”四大主题产业片区,将打造成独具老汉口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立意于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
青岛路片因保留着大量西式建筑与汉派民居存迹,成为产居品质区。这里是自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保留优秀历史建筑最多的土地。从武汉巴公房子、咸安坊的修缮,到圣教书局焕新为汉口城市历史博物馆,这里缀满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沉淀。
● 巴公房子,位于道路交叉三角地带,是一座110多岁老建筑。图源:长江日报根据《汉口历史风貌区实施性规划》,青岛路产居品质区将对片区内小区改造升级,带来集“医疗、养老、文化”等多功能一体的邻里中心,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还将打造多处口袋公园和广场……在历史街区的升级焕新中,这里将成为汉口主城核心的品质宜居高地,重现大汉口的韶华流光。
● 今年2月,位于汉口历史风貌区内的一元路(沿江大道—京汉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图源:长江日报
放眼国内,武汉对于焕新汉口历史风貌区的思路,与上海西岸艺术区的打造不谋而合。上海西岸,是位于上海徐汇区黄浦江畔的新兴区域,这里曾是20世纪我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如今沿江遍布的文化场馆、艺术公园、美术馆、展览馆等串连成线。通过文化创意和人工智能产业等集群快速发展,西岸正成为科技与艺术相互赋能、融合发展的热土。很短的时间内,上海西岸变身为网红打卡地,更是文艺青年的一大圣地,艺术从业人士的必去之地。
● 上海西岸新渡口。图源:上海徐汇
● 老明信片汉口街景。图源:长江日报
十里帆船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汉口历史风貌区是百年汉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娱乐中心,这里保存有武汉最完好的历史建筑和里分规划建筑群,拥有两江四岸最密集的城市文化根脉,是大汉口商贸和现代服务业的肇基之处。
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官微《方志武汉》曾载:1923年,设立汉口地亩专局,并开始倡导建造汉口模范区,在选定的江汉路以东、京汉铁路以南、大智路以西、中山大道以北区域先后修建了多条纵横交织、经纬分明并设有下水道的均质高密度碎石土路,路宽10米至12米。
此后,众多民族实业家分别投资开发“模范区”,对标当时的国际现代建设水平建造,采取最先进的打造手法所构建的新型城市,具备极高生活方式、生活配套和人文精神。
比如,建设汉口部分里分的卫生设施时,首先就在“模范区”修建下水道,安装了抽水马桶,让该区域的居民率先过上了现代文明生活,也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模范区”。
● 1936年汉口中山公园门前(今解放大道)正建筑下水道。图源:长江日报
诞生于此时的武汉最大的汉协盛营造厂,采用先进施工方法,承接当时较为复杂的大型工程,先后主持承建汉口太古洋行第一号仓库、平和打包厂工程等,最为知名的武汉大学首批建筑群,就出自其手下。
● 平和打包厂旧址已成为武汉热门网红打卡地。长江日报摄影记者任勇
历史流淌而过,遗存风物犹在,对一座城市而言,建设和保护同等重要,这事关城市的未来。
经历城市更迭,很多老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大智路上的武汉无线电厂,摇身一变成为一座“空中小镇”,这就是大智无界空中小镇创意产业园。自开园以来,一批创意科技、文化艺术、时尚设计等领域的企业入驻,形成“文化+设计”创意产业聚集发展态势。
● 大智无界空中小镇。长江日报记者何东瑞
2019年,该园区被评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中国(武汉)产业地标”。今年武汉市新近公布的12个设计之都示范园区,大智无界与平和打包厂旧址一并成功入围,向世界展示着武汉的设计活力与精神。
吉庆街自2008年启动改造升级工程,目前一、二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三期改造加快推进中。在吉庆街,感受老汉口古韵与现代商业繁华,已成为最具汉味风情及集历史风貌、美食娱乐、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等活动于一体的城市名片。
城市的建设与更新,最终都将回归到人民的美好生活。
请输入验证码